【DSE 中文】閱讀卷常見題目類型 —— 填表類
「填表」題型的考核動機
「填表」是 DSE 中文一種很常見的題型,考評局出題的主要動機有三點:
出題動機一:考驗歸納能力
考評局出題時,通常會在表格中提供範例供考生參考。同學們需要根據範例的特點歸納出考評局期望的答題方向。能否按照範例框架回答是獲得分數的關鍵。
出題動機二:考核字詞表達能力
填表題型一般有字數限制,因此考生在理解各字詞差異的同時,需要善用精確的措辭用語,選擇適當的字詞填寫答案。
出題動機三:考核梳理文字能力
回答填表類題型時,考生通常都不需要閱讀整篇文章,只需集中閱讀並梳理特定範圍的文字,理解內容並整理出相關答案。
「填表」題型的答題小技巧
小技巧 1:先看分數,再答題
「心情」、「態度」、「形象」等類型的題目答案相當主觀,因此考生的回答可能呈現明顯的差異,評分通常分為 0 分、1 分和 2 分。
- 0 分:考生答案與考評局答案相互矛盾。
- 1 分:考生答案未夠準確。
- 2 分:考生答案完全緊扣考評局答案。
假如某題目答案為「沉重」:此詞用作表示心情焦慮和不安。
如果考生填寫「焦慮」、「沉重」或「不安」,可獲得 2 分。
如果考生填寫「傷感」,雖答案並未完全錯誤,但未能完全緊扣「沉重」的意思,未完全呼應,只可得 1 分。
如果考生寫下「喜悅」、「興奮」等完全相反的答案,將無法獲得任何分數。
除了那些有明確答案差異的問題外,表格中的所有「Point」都以 1 分為基準進行計分。舉例來說,當回答4分的填表題時,考生應按照範例填寫答案,同時也應包含 4 個「Point」。
小技巧 2:參考範例
過去 DSE 的出題手法尚未成熟,當時的範例對考生而言並無太大參考價值,甚至可能引導考生走向錯誤方向,就像 2013 和 2014 年 DSE 一樣。
然而考評局於 2016、2017 年後,改善出題方式,現時考生應參考填表題型所提供的範例作答。
以 2016 DSE 為例:
考評局在「野草」一題中,填寫「以野草的强悍,吞滅其他植物,只有番薯能與野草爭著方寸,襯托番薯的頑强生命力」為答案。
範例展現出基本的「襯托」邏輯,文章先寫野草的表現,再寫番薯的表現,之後提到「襯托手法」,並解釋透過野草凸顯番薯頑强生命力的形象。
因此考生在回答「牽牛花」這道 4 分題時,若「牽牛花」亦使用了襯托手法,便可以參考範例的思考邏輯,先填寫牽牛花的表現,再寫番薯的表現,然後提到「襯托」,最後解釋牽牛花突顯了蕃薯什麼形象。
小技巧 3:先宏觀再微觀
如前所述,填表類題目通常要求考生針對「特定範圍的文字」作答。
以 2020 年的題目為例:
如果考生僅閱讀題目中的句子,其實很難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作者的想法。因此,在回答這類題目之前,考生可以採用「先宏觀,再微觀」的策略,首先閱讀整個第 8 段,甚至包括文章的開頭和結尾,以帶入作者情感。接下來,再仔細閱讀題目涉及的文字段落,確保自己專注於該段文字進行答題。
在此題中,若考生僅看到「我開始想著父親種種的日子,是冥誕嗎?。。。是忌日嗎?那麽還會有什麽呢?」這一段,可能會誤以為作者感到困惑和疑惑,並且答案竟與考評局提供的範例相似。然而,現實並非如此簡單!
只有當我們閱讀整個第8段時,從最後一句「原來現世生活裏,與父親相關的紀念日只剩下二個」中得知,作者腦海中僅剩冥誕和忌日兩個關於父親的節日,才能理解作者已經開始逐漸遺忘父親,不再將他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,並因而感到愧疚。倘若考生未有完整閱讀整個第 8 段,基本上難以領略到「愧疚」這種情感。
因此,在答題時,考生應謹記「先宏觀,再微觀」。
小技巧 4:留意文字情境
填表類題目通常會提供特定範圍的文字,因此考生在回答時應試著使答案與提供的文字相互呼應。
以 2021 年的題目為例子:
在回答「小姑娘的形象」時這道題目時,很多同學都回答了「骯髒」或「俗氣」,但這類答案僅能獲得一分。
考評局在出題時,其實會很仔細地考慮是否保留一個字或一個句子。若答案為「骯髒」或「俗氣」,文章根本不需要寫到「捧著包袱那滿是凍瘡的手裏,小心翼翼緊緊握著一張紅色的三等車票」。考評局有意保留此句,即表示「骯髒」或「俗氣」都不能完全表達出正確答案的意思。
試想像,當我們在地鐵上因為忘記攜帶八達通而購買車票時,很可能只會把它放到錢包裡面,比較粗心大意的人甚至會弄丟它。在什麼情況下,你會小心翼翼地緊緊握著車票呢?可能是一旦遺失了車票就無法買到另一張,或者是你身上沒有足夠的錢。
透過文中描述小姑娘骯髒的外表、樸素的形象,以及她小心翼翼地握著車票的情節,同學們可以理解「貧困」才能夠完整概括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。因此,「貧困」在這道題中值 2 分,而「骯髒」只值 1 分。
另外,回答類似「不修邊幅」的字眼將不獲得任何分數。因為「不修邊幅」描述的是衣著的完整性,但文字只有描述小姑娘骯髒的形象,並未有提到她衣衫不整。
至於「我的態度」這一題,「不滿」值 1 分,「嫌棄」值 2 分,「厭惡」值 1 分。
為何「不滿」只值 1 分?
其實,填表類題目會考核同學的字詞表達能力,以及對不同字詞微妙差異的掌握。在回答這類題目時,考生應避免使用籠統或含糊不清的字詞,例如「不滿」。
「不滿」可能適用於多種情境,例如你在餐廳用餐時發現餐具很骯髒,食物很難吃,或認為店員不禮貌,全部都可以是不滿。由此可見,考生應避免使用這類字詞。
為什麼「嫌棄」跟「厭惡」有差異呢?
嫌棄一般形容「外在」特徵。「厭惡」的語境比較狹窄,不符合文中情節。一般而言,「厭」這個字通常用作形容重複、非首次遇見的事物或行為。因此,「厭惡」適用於與有關係、熟悉的人,而非一個陌生人。小姑娘與作者只是首次見面,若使用「厭惡」,語境會變得過於狹窄,因此只可獲得 1 分。
考生在操練歷屆試題時,除了要核對答案,亦應細心留意評分標準,深入思考及分辨不同答案之間的差異,注意得分的關鍵,以培養自己的語感。
小技巧 5:細心辨識詞意
答題時,不僅要考慮詞義,亦應注意詞性。
舉例來說,如果題目答案為一個褒義詞,考生若填寫詞意錯誤的字詞,比如貶義詞,便無法獲得任何分數。
詞性方面,考生亦應避免填寫含糊不清的字眼,例如「改觀」這個詞。「改觀」的意思可以指從正面轉為負面,或從負面轉為正面的改變,因此過於含糊不清。相比之下,選擇「另眼相看」或「刮目相看」這類褒義詞,就更符合詞性。
同時,「喜悅」、「難過」、「感慨」等字詞的比較廣泛,詞義相對含糊不清。考生作答時,應選擇能更細緻描述的詞語。
小技巧 6:字少分多
填表題型的其中一個出題目的目的是測試大家的歸納能力。若試題範例是一個單詞,建議同學在填寫答案時避免使用過多字詞。
與會回答「段旨」和「長答題」不同,填表題目要求考生精準選用字詞。因此,即便同學在一個問題中填寫了多個答案,即使其中有一個是正確的,只要其他答案與標準答案有任何衝突,都將無法得分。
Adrian Ko
- 三屆中文科5**戰績
- 十年教授DSE課程經驗
- 為多間中學提供摘星課程
- 四卷精通,各卷成書
想了解更多中文DSE技巧?
Follow Adrian Sir Instagram
Follow KM 教育 Instagram